#光阴#何景钊:永不忘怀的三年——一峰书院往事
发布者:校友处 阅读次数: 1992 2021/04/19 10:02:00

永不忘怀的三年

——一峰书院往事

    我很荣幸加入日课“光阴的故事”征文活动,我曾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有那么多热爱文学的青年和我在一起回忆往事,我感到很欣慰,有了你们大家我的这个冬天不会觉得寒冷。

    我写下了《永不忘怀的三年一一一峰書院往事》,不只是要留下一些我的记忆,而是要通过回溯一段往事,留下我们那一輩人的精神风貌!希望我们的晚輩,不要颓废,不要自虐,更不要缺失自我,要珍惜只有一次的人生,永不言败!

    在这里我要衷心地感谢泉州一中、培元中学、华侨大学的师生校友们,泉州文化界的朋友们,以及海内外的亲朋好友们的厚爱!也衷心祝愿这五彩缤纷的“光阴的故事”的花束的芬芳将香飘四溢,永远传扬!       

-----何景釗

作者简介:何景钊(1926年10月9日——),1942级泉州一中(原晋江县中)校友,原泉州培元中学高级教师。

作者.png


   1942年秋季,我考上晋江县立中学(泉州一中的前身),学校就创办在一峰书院旧址。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常遭日本鬼子侵扰,各中学内迁,无数贫穷学子遭受失学之苦。在泉州关心教育的人士的奔走呼吁下,1942年春季晋江县立中学(注1)诞生了。蔡樵生先生荣任首任校长,他带领广大师生筚路蓝缕,学校规模初具。

一中大门.png

泉州一中校大门

     学校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严谨治校,选聘优秀教师,树立优良教风学风,启发学生积极进取,刻苦钻研,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奖励品学兼优学生,凡月考、学期考成绩名列全校前五名者,均授与校长奖学金。家境贫困学生入学缴交学杂费有困难的,可向学校申请缓交或减免。另一方面学校严格执行升留级制度,学生学期总成绩不及格的学科须参加补考。倘若补考后仍有二或三科不及格者则应按规定予以留级处理。虽然学校创办不久,但因教书育人都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故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是时国难方殷,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有幸升上中学的平民子女都非常珍惜这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我们四组(注2)不少同学家境贫寒,失学多年。身上穿的童子军制服补丁叠补丁,常年打赤脚,家住近郊的也徒步走读。而且由于战火纷飞,交通阻塞,连书店也买不到教科书。同学们有的向高一级的同学借课本,有的到旧书摊上翻检。有幸翻到适用的,也奇货可居,漫天要价。借不到,买不到,只好向同学借课本漏夜抄书。同学中捧着手抄课本上课者不乏其人。

  斯时日寇时常窜犯我领空肆虐。有时我们正上课,突然传来空袭警报,老师连忙带我们疏散到学校周边的龙眼树下,直到警报解除才回教室上课,一天疏散好几次是常有的事。我们哪有安宁的日子过呢?但是同学们坚定信念,不荒废每一堂课。大家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认真细致、力求完美地完成作业。课后,“花间里,榕荫中”同学们三五成群互相切磋,或互相排解思想困惑,或研讨疑难习题,或交流学习心得,生活艰苦,乐观面对,进德修业,蔚然成风。

 当时学校不但善于引导学生学好功课,课外学科活动也非常活跃。学期初教务处就统一安排,利用下午第三节课作为学科活动时间,以图画、书法、音乐、京剧等分组,全校同学根据个人兴趣填报志愿,分别参加活动。指导老师或由原科任老师担任,或聘请社会上学有专长的名家来校讲授。同学参加学科活动的优秀作业则作为学生作业在校庆展览馆展出。我四组李烈丕、陈朝鹏等同学的图画作品曾参加展出。

  那时候群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泉州话剧舞台甚为活跃。晋江县立中学也成立县中剧团,三年中先后在泉州公演《反间谍》、《前夜》、《沉渊》、《河山春晓》、《桃李春风》等多幕话剧,指导老师张一朋、詹晓窗都是当年泉州话剧界知名导演。在此艺术氛围熏陶下,学校培养出不少话剧活动的幼苗,为泉州的文艺舞台孕育新生力量。

  1943年秋季,国文老师张一朋指导我组林崇志、林前才、王连池、庄精明、何景钊等同学根据学过的课文《少年笔耕》(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选段,夏丐尊译)改编为二幕三场话剧《叙利亚》,张一朋老师评改剧本并兼任导演。我组吴基涌同学饰主角叙利亚,陈清萍、何景钊、蒋碧霞、杨瑳珍等同学分别扮演剧中角色。班主任何达坤老师亲任化装师,本剧角色都化装成黄头发、高鼻梁、着洋装的外国人。《叙利亚》在北帝庙礼堂公开演出时,老师、同学前来观看者座无虚席,虽是学生自编自演的初次尝试,却获得一致的好评。

北帝庙.png

(北帝庙)

  1945年7月,我四组一百一十余位同学完成了初中学习任务,我们自导自演的《领港人家》、《军用列车》等独幕话剧就在辞别晚会上演出。演出结束后,参加前后台工作的男女同学忘记了几天来的疲劳,聚集在一起畅叙三年来弦诵一堂的欢乐,也为即将劳燕分飞而依依难舍。此情此景,久久萦回于心。

  时光流水般逝去,我四组同学同窗共砚在抗日烽火的艰苦岁月,分手于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前夕。三年聚首一峰书院是我和不少同学生命历程的转折:告别了失学的昨天,走向阳光灿烂的明天。我永远不会忘记,一峰书院讲堂两旁的厢房,是我们进德修业的地方;母校的培养和老师的教导是哺育我们成长的乳汁;同学之间真诚相待、同舟共济的兄弟情谊使我增强一往无前的信心。一峰书院、晋江县中母校,你是铸造红色接班人的摇篮。祝愿你永远年轻!永远辉煌!

[注1]:行政区域当时属晋江县,只办初中部。1947年开始招收高中新生,成为完全中学。

[注2]:1942年秋季,因接收晋江青年学校合并过来的初二年级两组学生,我们1942年秋季招收进来的新生属第四组。

 (图文均转载自公众号日课Live,作者何景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