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吴錞錞
回顾自己成长和工作历程,1951年至1957年六年在母校的学习生活,是影响自己一生最为关键的阶段。除上课学习生活之外,我还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积极分子,在母校化学教研组,特别是金珍君老师的辅导下,我们化学兴趣小组参加一些化学相关的讲课小实验,还帮助老师作些实验课器材准备,分发器 ,化学试剂分装,实验仪器等筹备。令我记忆深刻是大约高一年,我们在金珍君老师指导下,拟用煤柴油为原料,石油裂解试验,我们找来一段自来水管,用几个酒精灯作热源,搭起实验装置,做起石油裂解实验,(当时国外正大兴石油化工工业)可当酒精灯加热至高温时,原来自来水管是有缝钢管,煤油从裂缝中漏出,差点烧着实验台,只好宣告裂解实验失败。但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很快六年的母校学习生活结束。我们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不少均报考化学学科相关的专业。我也考上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从事化学化工专业的科技组织管理工作。由 从青少年起在母校老师的教育、培养下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爱好。自参加工作几十年中,积极进修、学习、接受最新化学科技,并亲自参观上海市化学化工科技发展规划一级具体组织协调落实等工作。例如1972年上海从国外引进一套年产12万吨乙烯的石油化工裂解炉,仅此一项国家就得支持外国公司数百万美元的技术专利费,这时在我脑海中时时浮现在母校兴趣小组的裂解实验,如能独立自主研发我国国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化工裂解技术,可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促进石油化工发展该有多好呀!之后我积极参予倡议规划,终于得到各相关部门以及实验工厂等十多家单位的能力协作,前后经过七八年努力,终于在1980年前后研发成功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技术产权的石油化工万吨乙烯裂解炉,并转入工业线生产,填补了我国这项技术的空白。获得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在这几十年科技组织管理工作中,由于自己工作中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加上能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为上海市化学学科科技发展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耐高温聚酰亚胺新材料,耐高温聚若碸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聚丙烯连续聚新工艺以及微生物脱腊新技术等成果取得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成绩和贡献被上海市政府评为上海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并得到嘉奖。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和贡献,应归功于母校我老师,特别是金珍君老师,自青少年起对给自己的培养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启迪我们的兴趣爱好分不开。在母校建校七十周年庆诞之际,记下自己成长历程,特向母校和老师汇报并致培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