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傅粉墨 校园涌春潮
发布者:庄 长江 阅读次数: 4114 2011/12/07 15:45:00

——忆母 校 当 年 的 戏 剧 活 动  

                                         · 庄 长江

1955年上半年,泉州一中校领导与学生会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决定组建一个戏剧组开展戏剧活动。学生会文娱股长粘宝卿、齐淑琴指派我担任戏剧组组长。我即将各班级兴趣戏剧的同学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30多人的戏剧队伍。

演员有齐淑琴、陈雪霞、张惠娥、庄秀润、吴为华、吴珊珊、陈清丽、林眉真、柯惠珍、郑佩珍、王美华、庄长江、吴青岳、颜受谭、王珍寒、颜庭寿、吴谋希、杨庆湘、吴世山、黄细水、苏世鸿、陈古涛、林月华、庄聪生、翁寿康、许元良、张更生、庄子芳等。乐员有施清川(司鼓)、蔡清埕、王发志、陈国英、陈清取、徐正中、洪三春、洪荣章等。

排练的剧本大多选自《剧本》月刊,有独幕话剧、古装戏曲与歌舞三类。独幕话剧多数按原创本以普通话演出,古装戏曲部分为外地剧种的本子,如楚剧、花鼓戏、川剧等,则由庄长江翻编移植为泉州方言本;也有部分选自本土剧种的经典小戏。戏曲音乐由蔡清埕同学以泉州南音唱腔设计。排练由庄长江、王珍寒、颜受谭主持,演员们互教互学。同学们戏剧表演的技巧欠缺,凭着观看专业剧团演出吸取来的动作自由发挥,凭着他们的满腔热忱和对人物的理解进行创造,他们的天才尽情地绽放。虽然表演技巧粗糙、稚嫩一些,倒也别具一种朴拙之美。观众还是认可的。

难能可贵而感人的是,本校美术教师、国家著名画家李硕卿老师亲自为绘画布景;文学老师涂元渠常为解释剧本、分析人物,并主动为拍摄剧照;高九组班主任陈元楷、连燕来二位老师和音乐老师陈枚生对戏剧组的活动热情支持指导;校领导与学生会对戏剧组的工作十分关心重视,每次演出前都组织工友装台、布光及清理演出场地,并通知食堂为戏剧组同学改善伙食,免费提供晚餐和夜点;凡添置道具、化妆品、乐器及租用古装戏服校方都给以报销。

排练大多利用下午文体活动时间,有时也动用节假日时间。每学期举行2-3次周末(或节日)文娱晚会,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演出先在北帝庙(当时为学生餐厅)举行,观众有本校师生,有附近群众,也有友校同学,常将北帝庙挤得水泄不通;后来校方即在北帝庙外左侧扩建一座露天舞台,以适应观众看戏的需求。泉一中戏剧组声名不胫而走,1955年下半年泉州五中举行文娱晚会,特邀我校戏剧组参演两个节目作交流演出。

戏剧组的活动蓬勃地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戏剧的同学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1956年下半年的校园戏剧活动更上层楼,更有气势,开始排练大型戏曲《谭记儿》(即元·关汉卿著《望江亭》杂剧改编本)这个戏的演出,艺术性比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轰动一时。

回顾戏剧组的活动,自1955年至1957年夏持续了五个学期,排练演出过不少剧(节)目。

独幕话剧有《归来》、《放下你的鞭子》、《灯塔下》、《新局长来到之前》、《中秋之夜》等。这类剧目直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政治性与思想性较强,表演也比较生活化。

传统戏曲有小戏《葛麻》、《打面缸》、《打鸟》、《扫秦》、《管甫送》、《桃花搭渡》,中型戏《屈原》,大型戏《谭记儿》。前者4出小戏是风趣诙谐的喜剧, 轻松活泼;后者为历史故事剧,传奇性强,质朴凝重,这类剧目,语言、音乐、锣鼓作地方化处理,令人倍觉亲切,虽无严格的剧种属性,却有地方古老艺术的乐趣和美感。

小歌舞有《放风筝》、《送粮路上》等。

还有大合唱《抗战歌曲联唱》,由8首抗日歌曲联缀,如《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毕业歌》、《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中间以朗诵词(撰稿庄长江)连接。这个节目,校方十分重视,特邀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惠安洛阳人吴文季先生(《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领唱者,《康定情歌》采编者)前来教练。于“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晚会”演出,合唱队员40多人,指挥王发志(高九组),朗诵庄长江。演唱时,台上台下群情激昂,沸沸腾腾!好一似春潮涌动北帝庙。

戏剧组的同学,通过两年来亲身接触了戏剧文化,感受到戏剧的魅力,激发了对戏剧的热情,也在心灵深处种下了戏剧的种子。他们走出校园以后,有几位同学矢志追随戏剧,走上了专业戏剧之路。他们有吴青岳(福建省歌舞团舞蹈演员)、庄长江(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员,后从事编导创作)、颜庭寿(福建省歌舞团舞蹈演员,后转音乐文学创作)、王发志(惠安县高甲剧团乐员、作曲)杨庆湘(晋江县小梨园剧团编导)。他们在各自剧团中成为艺术骨干,各有建树。现为高级职称的有颜庭寿(国家一级编剧)、庄长江(国家一级导演)。泉一中为专业文艺团体输入了新的血液。有的同学虽然在其他工作岗位上,因为他们曾经受过校园戏剧文化的熏陶,很多成为各单位(系统)文艺活动的骨干力量,为振兴民族文化增添一份光和热。

五十四载弹指间。看着一张张褪色、发黄的剧照,当年那段愉悦、温馨的戏剧生涯,一幕幕映现在我的脑海中,令人忆念不已。

           image.png 

        图1.《谭记儿》剧组演职员合影

                                   image.png                          

       图2.班主任陈元楷与部分演职员合影

          右起:陈元楷、颜庭寿、蔡清埕、颜受谭、

         庄长江、陈雪霞、王珍寒、吴世山、黄细水

 

 

image.png image.png

  3.化妆室内,别样风景                          4.庄长江饰潭州知府白士中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5.陈雪霞饰知府夫人谭记儿                6.邂逅唱和通灵犀,两心相印结连枝 7.萧墙大祸平地起,李龙传信催鞭急

                      右:谭记儿(陈雪霞饰)左:白士中(庄长江饰) 李丞相府校卫李龙(王珍寒饰)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图8.谭记儿乔装卖鱼女,杨衙内贪色心窍迷

左一:谭记儿   右起:张千(吴世山饰)、杨衙内(颜受谭饰)李万(黄细水饰)

图9. 杨衙内酒醉望江亭,谭记儿智赚上方剑

右:谭记儿     左:杨衙内

图10.堂审雪奇冤,钦差成囚犯

左一:谭记儿   左二:白士中   右一:校尉(王珍寒饰)

右二: 杨衙内   右三:校尉(颜庭寿饰)

图11.一天愁云尽消散,夫妻双双归故园

左:谭记儿    右:白士中

(以上图片摄影:涂元渠)

12.戏剧组部分同学欢送吴青岳往省歌舞团合影

image.png

前排左起:吴珊珊、王美华、庄秀润、吴青岳、陈兆枢、庄长江、施清川

后排左起:陈雪霞、吴为华、柯惠珍、蔡清埕、王珍寒、吴谋希


作者庄长江简介:  

泉州一中高九组丁班校友。1957年走出校园即进入福建省梨园戏剧团当演员。1962年起从事戏曲编导创作,涉足梨园、高甲、木偶三大闽南剧种。编导一百多个剧目,主要代表作有梨园戏《李亚仙》(导演)《王魁负桂英》、《苏秦》、《燕南飞》(导演)、《潘葛投鼎》、《释迦牟尼佛》、《乐羊子》;木偶戏《五里长虹》、《清源仙女》等。多次获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一等演出奖、剧本一等奖和二等奖,两度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百花文艺奖”,又获中国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全国木偶皮影比赛银奖。有专著《梨园戏古剧新编》《晋江民间戏曲漫录》《泉州戏班》《泉南戏史钩沉》《晋江名伶外传》五种问世。曾四度受聘赴菲律宾、新加坡任导演。

  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导演。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