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年
发布者:陈焕阳 阅读次数: 3177 2011/12/08 10:08:00


20111208095938815.gif

 陈焕阳

光阴似箭,转眼我离开泉州已有十年了。回首十年前在一中求学的经历,点点滴滴,真是满了感恩。感谢母校帮我成就理想,如今的我有幸成为一名高校老师,身边也不乏学生环绕,更是令我时常想起以前的岁月,不免时而激动一番。

最想感谢的是我们当时的每一位可爱的老师。

首先感谢班主任谢贵荣老师。我是一个偏科很严重的学生,数理化成绩很好,偏偏语文差的不得了,这在当时的高考,是要吃大亏的。我很感激谢老师,专门为我开小灶,补习语文。有一次,我们年级摸底作文,我写了一篇标准的零分作文,被好几个老师一起叫出去训了很久。我已经忘记了当时的要求了,但是我的作文内容,却是关于中国传统的龙为什么没有翅膀却又可以腾云驾雾,自由飞翔,写得好象现在的科技论文,真让老师们哭笑不得!不知道谢老师现在还能不能找得到那时的“稿件”,真想再重新回味回味,一定很有趣!就是这样一个零分作文学生,最后愣是考出一个平均分水平的成绩。所以,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忙,也许我会与交大失之交臂,或许就无法成为一名物理学工作者了。

我选择物理,则有一段趣味的故事。一次,从同学那里借来了一本《爱因斯坦传》,饶有兴致的读完之后,对物理,特别是相对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总是缠着我们的物理老师潘用福老师,问各样奇怪的问题。潘老师借了我许多的大学物理书,特别是一本《电动力学》的书,实在令我着迷。就这样,里面便有了一种物理的情结。有一次,谢老师有一节课,专门问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希望将来能为物理学做点工作,现在看来,当时的回答是多么的狂妄和幼稚!但是我的物理成绩其实不算太好,数学和化学竞赛都能得奖,就是物理,连入围的三等奖都够不上。潘老师鼓励我,要做一个“后劲足”的人,去追赶前面的成功者,这也坚定了我后来学习物理的决心,所以后来我把第一志愿投给了物理。感谢潘老师,领我进入物理的殿堂!

我所有的科目中,数学是最好的,偏偏我遇上了一位极其严厉的数学老师,余老先生。有一次年级期中考,我当时甩了班级第二名近50分,于是极其骄傲,后来被余先生当头棒喝,训了一顿。我在很多同学面前,有一种天生的“数学优越感”,偏偏在他老人家面前,讨不到任何便宜。这种“强中自有强中手”的观念,一直支配我直到如今。感谢余老师,时常用严厉的要求打击我的锐气,叫我保持谦卑的心,去学习数学,为我今天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后,我要感谢化学老师蔡景东老师。感谢他在课余时间,教导我许多大学的化学知识,训练我后来在化学竞赛中得奖。据说若不是因为这个奖额外加的十分,我很可能被调剂到交大的机械专业,那可能就成了另外的一个我了。

我还要感谢我们幽默的英语老师陈磊老师。英语对我来说是一个枯燥的学习过程,但是陈老师的幽默,能够让极其枯燥无味的语法变得绘声绘色。有一次,他在讲“刚愎自用”这个词时,忽然冒出了“钢笔自己用,圆珠笔别人用”的土语,实在印象深刻!幸好当时英语有好好学,否则真不知道如何胜任如今这个到处需要英文表达的工作。

除了这些可爱的老师,我还想感谢我的学习同伴。由于家里离一中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所以那个时候我寄宿在学校里。那时,我有幸被安排在一个“高手如云”的宿舍里,每个舍友都是各班的佼佼者。我们经常一起讨论问题,这样的氛围,也造就了一个的传奇:我们大部分的舍友后来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当然,还有我们的同班同学,那些朝夕相伴的“战友”。

总之,十年前,我幸运的选择了一中,又遇见了那里敬业的老师,他们因材施教,不仅能够容忍学生们屡错不改,而且引导他们向感兴趣的学科发展。当然,我的“战友”们的“并肩作战”和彼此鼓励,也是我最回味的。

20111208100317158.gif

最后,感谢一中,为我成就理想!

祝母校70岁生日快乐。

 

 





作者陈焕阳简介:

image.png陈焕阳教授,1998年进入一中就读,2001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2005年毕业并取得直博资格,2008年提前2年毕业并获上海交通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后来入选2011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89月至20099月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9月(时年26岁)起任苏州大学物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立变换光学和特异介质的研究团队。迄今为止,他在NATUREMATERIALSPHYSICS REVIEW LETTERSPRL)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 PRL4篇,引用超过1000次,最高单篇引用近300次。其成果曾多次被NATURESCIENCE等科学杂志报道或转载,关于声学隐形的结果则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出来的2008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