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一中 我爱清华
发布者:林燕梅 阅读次数: 3774 2011/12/09 15:11:00

林燕梅

梅石学子圆梦清华         

       生命是一条美丽的河,时而寂静,潺潺流淌,时而澎湃,湍湍向前。也许我们常常纠结于该往哪里走,却忽视了两旁稍纵即逝的风景,殊不知是点点滴滴经历的地方、碰见的人、遇到的事,才使生命得以沉淀、清澈。

                                                           ——题记

 

 

奋斗 梅花香 

       梅石的岁月,便是青春的上游,那时大家都有一个关于清华的梦。

       刚刚来到市区,让我有些生活上、学习上的不适应,有点孤单也有点担心。印象里实验班女生很多,我坐在第一排,同桌是来自永春的邓菊梅,文静有神。实验班里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每个人都必须从以往“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走出,开始体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境界。现在想来,如此紧张刺激的实验班心境是回忆里比较独特的吧。

       一中给学生安排的作息表让住宿生的我至今念念不忘,——中午有长达一个小时多的午休时间。当时,宿舍的同学每天中午都能在楼道里听到“同学们,现在是午休时间,请勿喧哗。”“同学们,午休时间已经到了,请抓紧去上课。”······宿管大叔阿姨都很热情,我们就像孩子般被呵护着,很有温馨。

     “大家好,我是鲁肃。”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文艺晚会、英语小节目的表演,我竟然是反串角色。也是那次,我真正意识到,英语这门课要敢于说、敢于练,而且敢于表现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自信。

       高中三年,班主任曾经送给实验班的两个词对我起到了莫大的影响,一是“慎独”,二是“天道酬勤”。三年的时间里,我一直践行着,即便是后来也不曾忘记。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勤奋”二字是铁定不变的真理。记得刚到一中,我的成绩并不拔尖,——没有前一两名那种气魄。但是后来,我特别注重数学、物理的提高,除了平时的学习之外,每周末自己选题进行强化训练,保证高效的4个小时学习。有位老师曾送给我这样一句话,“没有计划的失败,只有失败在没有计划上。”经过不断的积累,高二以后,我的成绩上了一个档次,开始把“清华北大”纳入自己的奋斗目标了。

       然而,高三总复习的强压下,我的成绩出现了奇怪的波动,幅度很大,语文作文功底不够。当时的语文老师是倪老师,每次都细心地跟我分析语文作文离题的原因,到了高三,作文想突飞猛进的可能性并不大,倪老师说,“下笔不在于快,在于准。”确实,每个命题都有用意,关键是揣摩用意吧。高考语文我的作文比平时高出不少,也得益于倪老师独特的点拨教学。

       英语也是我的弱项。高三那年,我每天都在吃早饭前、睡前先来一段听力,做完老师布置的之后,自己仍把完形填空这一软肋进行强化。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英语我第一次突破140大关,获得了143高分。而数学我自恃优势科目,最后却是得分最低的。

      高中的生活是一种简单的充实。自小喜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古话,——我的名字也带“梅”字的缘故吧,所以相信自己,尽全力!

圆梦 清华园       

       三年时光稍纵即逝,高考我幸运地以667分圆了清华梦。终于带着兴奋、激动,无语言表的心情踏上了北上的路,从此清华于我,不再是一个词了。

 

image.png

大一:我在二校门

      在清华园的日子,许多体验都是前所未有的。2010年《福布斯》评出14所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清华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大学。在从宿舍通往教学区的两条南北干路上,两旁的静默的杨树,有春的碧绿、夏的葱郁,也有秋的金黄、冬的洁白。身在园子里,几乎没有人有太多时间去细细品味园子的风景。每天每个人,都是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来回穿梭,忙于学习和工作。也许,这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了清华里独特一景。

 image.png

清华大学大礼堂前的日晷

 image.png

荷塘景观

      清华是一个尖子生的俱乐部,遇见的人也许其貌不扬,但可能是数学物理奇才、科技发明者、屡屡拿奖的小艺术家,每个人都具有无限的潜力。在清华,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接触许多学术造诣深厚的大牛。平时的课程学习之外,学生还可以邀请老师做指导,申请自己的SRT课题(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的问题展开研究,体验科研的乐趣。我就曾经申请过关于清华紫荆公寓宿舍院系分配的规划研究项目,《基于地铁突发事故下的公交调度方案》在后来的学校挑战杯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除了学习科研,社团活动、班级工作是许多清华人需要主动修的一门没有学分的课。每年到了开学第二周,到处可见张贴的招新广告,还有在各大食堂门口大大小小社团一起招新,堪称 “百团大战”。海峡两岸交流协会,致力于环保的绿色协会,浪漫的诗社,还有针砭时事的求是学会。大学四年,我一直参加求是学会的读书会活动,一群志同道合的学子聚齐一桌读书、讨论,各抒己见,其乐融融的同时也是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大学里,深刻印象的一年是自己担任班级团支书的时候。也是那一年,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最大的提高。班上共有32个同学,每次举行支部活动,需要进行前期策划、拉赞助、时间征询、方案实施、财务报销一条龙,团支书都需要统一筹划,这些点点滴滴中学到的确实不少,比如领导力、耐心、细心,还有全局思维。这一年,我也因为突出的表现获得了“首都高校优秀团干部”称号,并拿到了自己四年里最高的奖学金,班级也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班集体(全校10个)、甲级团支部标兵(全校5个)。

      清华是一个全民体育热情很高的地方。每天傍晚,大大小小的体育场、篮球场、羽毛球、乒乓球场,都是人山人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每每说起都是心里的一种骄傲,也是一种责任。说起责任感,清华的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说,要让“志愿成为清华人一种习惯”。全校范围内的志愿潮,也算我一份吧。北京奥运期间,我作为城市志愿者在北京丰台公园那里负责接受路人咨询,虽然每天来回3个小时车程,但我当时总想:值得!志愿者都是可爱的吧。 

image.png  

毕业一景

       去年,我已经从清华工业工程系毕业。从一中毕业再到清华毕业,两所母校留给我的记忆都是如此清晰。其实,泉州一中和清华大学的校训是相近的,“厚德、博学、砺志、创新”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都注重学生的“德”与“志”;而一中的学风、校风上提到“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正是清华大学第二大主体教学楼——三教的大门上方的题字。优秀的学校,培养学生的原则标准都是类似的,每每想到此,我就相信,母校一中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将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送往清华。我爱一中,我爱清华。

           


林燕梅,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研究生在读